maxresdefault  

 

  提醒:電影劇情分析,此篇劇透

 

  電影大量使用藍、白、紅三個顏色,作為電影的主意象,很好地連結到有限度的自由、平和、慾望,是電影的核心。 

  劇中的主角貝蓮,在一處有著保全森嚴的豪宅社區工作,做著女僕工作的時候,發現了隔牆的世界,並且深入隔牆的世界。 

  電影很好地透過色彩的配置,暗示了含意,劇中的場景和人事物,大量的使用藍色,不論是主角的女傭服,還是睡覺的房間,大量充斥著藍色,藍色象徵著自由,在這裡很有意思的,它是象徵著有限度的自由。 

  不論是女傭服還是睡覺的房間,都是被女主人所安排好的,所規劃好的,對應到電影開頭的畫面,鏡頭巧妙地只對著前來應徵者的身影,應徵者的身後是一面百葉窗,暗示著束縛,在這幕場景中,面試了幾個人後,切換到女主角前去工作的場景。 

  電影沒有告訴觀眾貝蓮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被應徵上,卻也側面反應出,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她是被篩選出來的,很好的呼應,她有著限度的自由。

Los decentes (A Decent Woman) | Sarajevo Film Festival | Cine Divergente

  以及貝蓮來到社區工作時,警衛告訴她路怎麼走的對白,也隱隱象徵被社會體制禁錮,路的盡頭以及被圈住,都是此等意味。 

  在女主人的家中,貝蓮是一個被壓抑的腳色,就連女主人半夜跑到她房間,找她一起看錄放影帶,她也無法輕易拒絕,電影很好地刻劃女主人倒在沙發睡著,牽著貝蓮的手,貝蓮想回房間睡覺,卻怎麼樣也無法掙脫,象徵著被社會體制所箝制,動彈不得。

  貝蓮在工作中時,發現到了隔牆的世界,電影並沒有在此處告訴觀眾,貝蓮究竟看到了什麼,卻用貝蓮為了看到隔牆的世界,而搬了一個紅色的梯子,代表著貝蓮是順著內心的渴望、慾望,來到另外一個世界。

Iride Mockert (Alle Bilder) - UNCUT

  貝蓮身上的穿著,除了藍色的女傭服,還有綁著紅色的髮帶,代表著一種綑綁,社會體制把自身綑綁起來,內心的慾望是被綑綁住的。

  電影中的配樂的節奏,相當有意思,不是一個平緩,而是一個略帶急促,旋律有些迷幻,甚至帶點重,給人一種焦躁,好似要準備做什麼,或是打開什麼,這樣的配樂下,都是放置在貝蓮準備要做什麼的時候,當貝蓮第一次來到隔牆的世界前,走在小徑中,也是這個配樂,以及電影後頭貝蓮到藥房買藥前的音樂也是此一旋律。

  當貝蓮看到隔牆的世界,裡面是一個裸體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光溜溜的身軀,她並沒有走入,而是被驚嚇到一樣,轉身快走。

  裸體世界裡可以清楚看到樹上的枝條掛滿著紅色的吊飾,代表著原始的慾望,以及每個人脫除衣物,都象徵著卸除掉社會體制的規範,隱隱象徵著全然的自由。

  可這份全然的自由充滿著質疑,這真的是全然的自由嗎?透過貝蓮加入這個世界的視角中,可以看到裡面的人雖然看似全然自由,但又充滿著某種規則。 

  例如對於性慾,克制射精,一個月只能做愛一次等等,這些對於身體的掌控,其實也是在掌控生物的一種本能,不能說是全然的自由。 

  還有在半夜開趴,大聲放著音樂,而影響到其他住戶的安寧,這樣的自由干涉到他人的權益,這樣的自由可行嗎? 

  所謂的自由是肆無忌憚嗎? 

  這樣的疑問,展露在本部片,探討著到底什麼是自由? 

  貝蓮和女主人的兒子是一個對照組,女主人扮演著社會體制的腳色,女主人的兒子扮演著膺服於社會體制下規範的人們,從兒子和母親的互動以及教練的互動下,可見一斑。

   兒子試圖滿足社會期待的眼光,或是目標,不論是上報紙也好,還是在和教練對打球,教練的誇讚都是如此。 

  可是當兒子一旦犯錯,一個失誤,馬上就會在社會期望中崩毀,當對打表現不好時,前一刻還在讚美的教練,立刻變臉,生氣怒吼,顯得相當諷刺,從中也看到因為無法滿足社會期待,而變得憤怒不安的兒子。

  在背負這樣的社會期待下,兒子充滿著巨大的壓力,在兒子和女主人共餐的戲中,原本還開心談天的氣氛,從兒子潑水到女主人身上的瞬間,立刻瓦解。

  女主人聊天的內容是社會價值觀的期望,聽到兒子耳中,是一個比較,以及無力負擔,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以如此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潑水怒吼,要求自己的母親不要在提及這些事物。

  這幕戲顯示出,社會目標或是社會的期待下,帶給人們的巨大壓力,以及無法負荷的無力感,無從解脫。

  貝蓮在電影裡的一幕戲中,收拾杯子時,不慎把盤子摔碎,而後特意摔碎了杯子,對應到開頭女主人對貝蓮吩咐,有成套的杯子與盤子,要怎麼樣的擺放。

  一開始的摔破是無心,意味著貝蓮一開始進入裸體世界,脫除社會規範,意味並不是有意識如此,自己只是試圖脫離壓抑的束縛,然而貝蓮有意的摔碎杯子時,則代表貝蓮有意識的不在順從於社會體制的規範,試圖打破規範。

  貝蓮在劇中和警衛牽扯的感情,則呈現一種社會體制的空虛與荒謬,無限迴圈的遊樂設施,以及空蕩蕩的遊樂場,在賓館中警衛拒絕行歡,都是如此。

  劇中,出現槍殺鳥兒的情節,貝蓮問裸體世界的人為何槍殺鳥的問題,得到的回應是,因為鳥會吃掉其他動物的食物。

  意味著無法抵擋的侵略,而這無法抵擋的侵略,象徵著社會體制對於人們的侵略,埋下電影結局的伏筆。

  裸體世界呈現的是脫除社會的一切規範,看似理想的世界,卻也隱隱充滿著爭議,例如一場雜交的派對,電影有趣的以裸體世界的人們,化上動物裝容,扮演著動物,代表著回歸野性,釋放動物最原始的慾望。

  這場派對展開了一場情慾亂流,卻也點出,所謂的道德規範是否在自由中不復存在?自由到底有沒有限度,到底有沒有分寸? 

  當社區抵制裸體世界,以及裸體世界被政府封住時,裸體世界的人們展開了反攻,貝蓮脫下了女傭服,換上了紅色的衣服出發,代表著內心的慾望釋放。 

  這場反攻下,社區的人們被槍殺而死,裸體世界的人們也被警衛槍殺而死,意味著無法抗衡社會體制,終究會被侵略。 

  對應到隔絕裸體世界的大門上貼著一張公告,請記得關上大門,否則魔法會消失。

  魔法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而是出現在虛構的世界中,是不可思議的力量,意味著裸體世界在現實世界中,是虛妄是荒誕。以至於裸體世界被政府封住,是無力抵抗的。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一個白色的噴水池炸碎,白色的噴水池反覆出現在電影中,都是在貝蓮休息時候的場景,意味著平靜平和。 

  炸碎象徵著平靜崩然瓦解,所謂裸體世界營造出來的平和,是無法抵擋住社會體制的轟炸,終究還是虛無的。 

  《烏脫邦》刻劃出抵抗社會體制,以及被社會體制所規範的身心疲憊,不斷反覆探討關於自由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自由?自由有沒有限度?自由是建立在什麼基準下?自由就是回歸原始的慾望,不顧及道德倫理嗎? 

  《烏脫邦》裡的裸體世界呈現出一種對於自由的幻象,並不是真實的,然而生活在社會體制規範下的自由,不也是一種自由的幻象,我們所經歷的社會物質、價值觀並不是真實的。 

  我們的體驗,是來自於內在體驗的真實嗎?還是依附於社會體制所給予的?

  這讓我想到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神說了什麼》寫著: 

  「當我的人生反映出我自由選擇的內在經驗,我的外在世界就成為我內在世界的一個鏡像,內在世界成為外在世界的一面鏡子,外在世界又成為內在世界更大的鏡子,每一個都持續映照出另一個,創造出一整個深層反映的人生。 

   當人生的幻相終被破除時,此種不斷的反映便產生了極大的歡樂。或者,更正確來說,是其他人的幻相終於被丟棄,只剩下我自己的幻相。 

   人生的一切都是幻相,這是我們要承認並接受的事。我正在經歷物質生命並不是真的。我們的生命經驗只是我們所認為的生命經驗。每一個時刻都是我們經歷的時刻,它是以內在決定的整個過程為基礎。」 

  人生是一場自由的幻象。

  • IMDb RATING:5.9
  • 個人主觀喜愛程度:10
  • 個人給予電影評價:8

  ●敘述何為人,敘述人存在的意義,敘述如何真實地活著的相關電影

  ●敘述被社會體制框架,何為自由何為虛幻的相關電影

   【親愛的,晚安】1998《海上鋼琴師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意識存在,學會活著,活在當下

  【親愛的,晚安】2017《水底情深 The Shape of Water》關於真愛,關於人之所以為人

  【親愛的,晚安】2018《狗奴人生 Dogman》犬人,無所憑依

  【親愛的,晚安】2019《玩具總動員4 Toy Story 4》傾聽內心的聲音,做自己的主人 


  《烏脫邦》預告片:

  
 

 

《烏脫邦 Los decentes

導演 盧卡斯.瓦倫塔.林納
年份 2016年
片長 100分鐘
產地 奧地利

提名/獲獎紀錄:

2018 年 阿根廷影評人協會獎

提名
銀禿鷹
最佳新人女演員
艾麗德·莫克特

 

2017 年 卡塔赫納電影節

提名
金印度卡塔利娜
最佳影片
盧卡斯·瓦倫塔·里納

 

對角線,奧地利 2017

得主
對角線獎
最佳音效設計
Nahuel Palenque
獲獎者
Diagonale大獎
最佳故事片納比斯電影
集團

 

2016 年 馬德普拉塔電影節

得獎者
最佳的阿根廷導演
最佳導演
盧卡斯·瓦倫塔·里納
獲獎者
SAGAI 最佳阿根廷突破表演男演員
最佳新人女演員
艾麗德·莫克特 (女演員)
最佳阿根廷電影提名 阿根廷比賽
Lukas Valenta Rinner

 

2016 年 薩拉熱窩電影節

提名
薩拉熱窩之心
最佳電影
盧卡斯·瓦倫塔·里納

 

2016 年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提名
銅馬
最佳電影
盧卡斯·瓦倫塔·里納

 

2016 年 塞薩洛尼基電影節

提名
金亞歷山大
盧卡斯·瓦倫塔·里納

 

2016 年 都靈電影節

獲獎者
評審團特別獎
故事片
Lukas Valenta Rinner
Nabis Filmgroup

 

2017 年 維也納音樂節

獲得
維也納電影獎
最佳影片
Lukas Valenta Rinner

“在他的故事片 DIE LIEBHABERIN 中,Lukas Valenta Rinner 通過視覺上令人印象深刻、近乎超現實主義的鏡頭向我們傳達了兩種相反的社會模式。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的富裕和封閉的社區生活在一個直接且不可調和的社區附近,該社區擁有致力於自由的愛情和裸體主義。對於女僕貝倫來說,過渡到這個看似無限的社會變成了一種虛構的內心解放,以微妙的方式描繪。盧卡斯·瓦倫塔·里納 (Lukas Valenta Rinner) 用簡潔而激烈的電影手段告訴我們,克服這些不同是不可能的意識形態,更不用說調和它們了。DIE LIEBHABERIN 是我們今天基本文化差異的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寓言,同時也是一個大膽的電影步驟。”

 

  --
  朝晨已經來臨
  為了你而存在的光芒
  然後與朝陽一起
  帶著喜悅走下去──《HARUHI/應變》

 

圖源: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i&rct=j&q=&esrc=s&source=images&cd=&cad=rja&uact=8&ved=0ahUKEwjjgbbuzfXUAhVJn5QKHSjmASgQjRwIBw&url=https%3A%2F%2Fmovielala.com%2Fpeople%2Flukas-valenta-rinner%2Fvideos&psig=AFQjCNF2-t8Yodtoa_UdmnWKOCD9xePjZA&ust=1499463184760315

https://cinedivergente.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Los-decentes-2016.jpeg

https://www.uncut.at/data/pictures/11660/44033_424.jpg

https://www.febiofest.cz/image-cache/www_media_movie-images_2749_image_5bf2a57068d72_1615x904.jpg?1620817265

https://www.febiofest.cz/image-cache/www_media_movie-images_2751_image_5bf2a570cde06_1615x901.jpg?1621372128

https://i.ytimg.com/vi/j7lRmiuhTGY/maxresdefault.jpg

arrow
arrow

    朝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